农业经理人 越来越吃香的新型农民

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,“农业经理人”成为农业生产领域中难以替代的职业群体。近日,人社部发布了《新职业——农业经理人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,《报告》指出当前农业经理人从业人员预估超过286万。你了解农业经理人这个职业吗?

        “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”

来自河南开封的李明刚在外打工多年后,回乡开办了一家农产品加工厂,但由于自身管理经验不足,对市场的了解不够,工厂在2年后倒闭了。在妻子的鼓励下,他参加了农业经理人的培训班。通过培训中老师讲解的知识和技能,再加上自己总结的经验和教训,李明刚感觉找到了人生的方向。

随后他接手了一家农业合作社,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,从管理的层面上对市场营销、存货、农业生产标准化、农产品质量、农业合作社财务、风险等各个环节做了详细的规划和分析。在他的带领下,整个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,原来涣散的合作社慢慢有了凝聚力。李明刚也在这个岗位上重获了自信和活力。

像李明刚这样在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中,从事农业生产组织、设备作业、技术支持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,统称为农业经理人。农业经理人又被称为“农业经纪人”“农业CEO”等等。尽管称呼不同,但都指向那些“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”的专门人才。

        高素质农民群体的领军人才

2007年,张绍发发起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,也正式成为一名农业经理人。从最初没人相信他的新模式、新经营理念,到如今合作社发展成国家级示范社。十几年过去了,张绍发不仅创新土地流转、农户零出资变股东模式,为农户带来持续增收,还将合作社打造成集有机蔬菜定制生产、直销配送、体验观光、亲子教育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场,企业、合作社、农户、创业者和消费者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实现互动共享。

来自吉林在武汉打拼的外乡人魏晓明参加了农业经理人培训后,在农业经营主体中实行规划管理,加大新产品培育,规范生产流程,拓宽产品销售渠道,硬是将一个快要倒闭的合作社打造成了国家级示范社。2009年,他还联合几位农业经理人一起组建了全国较早的高素质农民协会,开创了湖北高素质农民节,并为灾区农民募集种子及资金。

产业发展、人才优先,农业经理人作为生产一线的领军人才,不仅为发展农业提供人才支撑,也建立起高素质农民制度的典型案例。

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要“全面建立高素质农民制度,完善配套政策体系。”同时,华中师范大学职业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沈娟认为,农业经理人是高素质农民群体的领军人才,是促进农业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发展的核心力量。

        “70后”“80后”农业经理人成主力军

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专家委员会研究员彭瑜称,农业经理人有可能按行业或管理服务专业化的路径细化职业分工,成为农业生产领域中难以替代的职业群体。

《报告》中关于农业经理人的问卷调查显示,调查共回收有效答卷2055份。从收集上来的数据可以得出农业经理人有以下特征:年龄区间多在36~50岁,即“70后”“80后”为主;学历以大专、高中、中专、初中及以下为主;所在的农业行业以种植栽培为主,基本覆盖其他行业;年平均收入8万元以上,享有城镇职工养老、医疗保险待遇。

与此同时,记者了解到,未来,农业经理人的缺口将继续扩大。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将以年增幅10%以上的速度发展。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对农业经理人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50万人左右;劳动分工将更加精细化。当下,农业经理人的职业活动领域过于宽泛。随着规模化经营的规模扩大和精度提高,职业内部可能会细化劳动分工,形成生产管理、销售管理等职位;在这两个趋势的驱动下,农业经理人的年收入水平将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。同时,随着设施农业、智慧农业的发展,农业经理人的室外工作时间将有所减少,劳动强度也将有所降低。(来源:农民日报)



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

Be the first to comment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
*